出租、出售、出借自己名下的银行卡、电话卡或许会涉嫌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然而,你是否知晓?出租、出售、出借手机 ID 账号给他人,同样也会成为电信诈骗分子的帮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八师莫索湾垦区检察院就碰到了这样一起特殊的案例!
“躺赚”的诱惑
“一个月足不出户就能收入过万!我们收购苹果 ID,当天结算立马到账!”21 岁的小欧在刷短视频的时候,这条广告突然出现在他眼前。在对方做出“绝对安全”的保证后,他心存侥幸,把自己以及家人的 4 个苹果 ID 账号出租出去了。仅仅过了几天,他就获利 1600 多元。然而,当他还在为自己“生财有道”而得意的时候,却全然不知自己已经踏入了犯罪的深渊。
藏在FaceTime里的“收割机”
这些被收购的账号迅速成为跨境诈骗集团的作案工具。境外犯罪分子借助收购的苹果手机 ID 账号,将自己伪装成官方客服并拨打 FaceTime 通话。他们以关闭“微信、抖音百万医疗保障”为借口,实施电信网络诈骗行为。
这天,我的手机接到了一个陌生的通话,是通过 FaceTime 进行的。对方称自己是微信官方客服,告知我百万保障服务还未关闭,接着就让我打开屏幕共享。
千里之外,江苏太仓市的马女士正在向民警讲述案发经过。
马女士一向很谨慎,可她怎么也没想到,一通 FaceTime 电话竟然让她损失了 30 余万元,而这通电话的账号主人是小欧;21 岁的小欧同样也没想到,自己出租苹果账号的这种“小生意”会波及 3 个省份,涉案数额高达 45 万元。
“他以为只是出租账号,实则已经成为诈骗链条的关键一环。
承办检察官指出,小欧出租的账号拨打诈骗电话的次数累计达到 300 余次。并且,他每收取一笔租金,就会有群众在电话的另一端遭遇倾家荡产的悲惨境遇。
检察官“破局三连击”
检察机关在小欧被抓获归案后,第一时间提前介入该案件。检察机关引导公安机关溯源,固定账号收购信息以及支付信息等证据。检察机关通过审查电子证据、分析资金流向、追踪虚拟身份等手段,明确了下一步的侦查方向。
双方多次召开案件讨论会。最终,他们在现有证据的基础上,顺着线索一步步追查。成功地将小欧的上游犯罪团伙的 5 人抓获归案。
证据审查涉及“定明知”。小欧在讯问时常常说“我一开始不知道这是电信诈骗!”然而,检察官对电子证据进行反复审查后得知,小欧多次收到“账号异常登录”的提醒,并且也收到了被害人发来的短信,即便如此,他仍为犯罪集团提供验证码、出租账号。小欧与上游犯罪分子存在高频小额交易记录,并且有聊天“暗语”等证据,这些证据明确了小欧的主观故意。在确凿的证据面前,小欧对自己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
精准指控“敲警钟”。2024 年,莫索湾垦区人民检察院以涉嫌相关罪名对小欧提起公诉。接着进行了举证质证等环节,而后法庭展开辩论。在此之后,法院采纳了检察机关的全部量刑建议。最终,小欧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莫索湾垦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且罚金 2000 元。又因还涉嫌其他犯罪,实行数罪并罚,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二年十个月并处罚金 5000 元。
每个被出售的账号如同一个钥匙。这些钥匙被用以打开通往人民群众钱袋子的通道。
在数字时代,我们的手机承载着整个生活。每一次随意的“授权”,都有可能引发法律的严厉制裁!结案之后,第八师莫索湾检察院把该案例当作典型案例,在辖区大力开展“防范电信网络诈骗,不做电诈工具人”的普法宣传活动。尤其针对老年人、大学生等容易受骗的群体,切实守护人民群众的“钱袋子”,努力达成“办理一案,治理一片”的辐射效果。
0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