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公司与中国银河证券合并传闻澄清公告发布,股票涨停后市场反应分析

频道:租售信息 日期: 浏览:18

昨日有消息称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金公司)与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银河)或许会以换股的方式进行合并。倘若此交易能够达成,那么将会缔造出中国的第三大券商,并且预计在接下来的几周内会对外宣布。在这之后,两家公司的股票迅速达到涨停的状态。

中金公司与中国银河证券合并传闻澄清公告发布,股票涨停后市场反应分析

公告称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未得到任何来自政府部门、监管机构或公司股东有关上述传闻的书面或口头的信息。公司确认与控股股东进行了沟通,控股股东没有在筹划上述传闻所提及的事项,也不存在其他与公司相关且应当披露却未披露的重大事项,同时公司自身也没有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的合并历史被回看。2024 年 5 月,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的合并传闻被有关部门澄清并回应不属实。2024 年 6 月,市场再次传出两家券商合并的消息,相关内部人士称截至目前无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2024 年 9 月初,两家券商官宣合并,靴子落地,这一过程经历了几个月的时间。

市场对于本次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的传言会如何解读,目前仍无法确定。然而,从实际发生的并购进展情况能够看出,2025 年券商并购重组呈现出进一步加速的态势。在 2025 年 2 月 14 日,中证金融公司、中国信达、东方资产、长城资产发布了公告,称其股东计划将所持有的股权划转至中央汇金。划转完成后,中央汇金会持有中国信达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58%,会持有东方资产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72%,会持有长城资产已发行股份总数的 74%,并且成为它们的控股股东。在同一天,信达证券发布公告,东兴证券也发布公告,划转完成后,信达证券的实际控制人将由财政部变更为中央汇金,东兴证券的实际控制人也将由财政部变更为中央汇金。中央汇金旗下实际控制着一些券商,其中包括中金公司、中国银河、申万宏源、信达证券、东兴证券、长城国瑞证券。这些券商的并购重组预期有所增强。

目前监管明确地鼓励行业内部进行整合。在政策推动证券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这种趋势之下,并购重组是券商达成外延式发展的一种有效方式。券商进行并购重组,对于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有着积极作用,对于优化资源配置也有着积极作用,并且对于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也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行业的整合有助于提升行业的集中度,能够形成规模效应。同类规模属于最大的证券 ETF(512880),其流动性也是最好的,该证券 ETF 的投资价值值得一直被关注。

科技板块热度一直很高。3 到 4 月份是财报期,在此前后,建议要考虑板块可能出现震荡的风险。在 AI 题材的炒作方面,热门板块不断涌现。上周监管加强之后,前期很多与 AI 相关的高位股都出现了大幅度的回调。整个科技板块依然围绕着 deepseek 这个同心圆,热点在不断地轮动。不过,大部分相关股票都已经经历了多轮炒作,处于被高估的区间,所以短期内存在回调的风险。

回顾过去两年的 AI 板块行情,临近 3 至 4 月份财报季的时候,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调和震荡。2023 年是从 4 月 7 日开始的,2024 年是从 3 月 22 日开始的。所以在 3 月下旬的时候,需要阶段性地关注人工智能、机器人等科技板块超额收益回落的可能性。

从长期的角度去看,港股科技有希望在本次 AI 行业的浪潮期间,从沉寂了多年的底部走出来。过去 3 年,港股科技公司的估值受宏观环境影响较大。一方面,科技互联网走向行业成熟后,其业绩随国内经济预期波动,从成长股蜕变为价值股,在此期间,估值中枢持续下移。另一方面,整体港股估值受短期海外流动性影响,美债利率上升且美元居高不下,压制了港股表现,所以具有较为稳定现金流和红利的公司更受投资者喜爱。AI 格局发生改变,那些拥有较多 AI 应用以及底层技术的港股科技公司,或许会迎来产业生命周期的“第二春”,能够从价值股再度蜕变成成长股。对此感兴趣的小伙伴,建议重点去关注港股科技 ETF(513020)。

建材板块今日的表现较为突出。建材 ETF(159745)在盘中曾一度拉升超过 1%,之后涨幅有所回落。最终,它录得了 0.70%的涨幅。建材板块的基本面拐点或许是值得期待的。

短期而言,各级政府出台的“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有望刺激有效需求。存量房贷调降逐渐落地,这为建材行业近期的业绩提供了一定的支撑。在 2024 年,中央向地方下达了 1500 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以支持各地根据自身情况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近期多次召开会议,明确要推进提振消费行动,并且要加大力度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范围。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2024 年 12 月份,限额以上单位的家具类商品零售额呈现同比增长态势,增长率为 8.8%,且已连续四个月实现正增长;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零售额增长 0.8%,已连续两个月呈现增长态势。随着家装的细则措施得以落地,再加上在政策刺激的作用下,存量房的翻新需求以及旧改需求得以释放,这有望进一步推动建材消费需求的恢复。此外,存量房贷利率调降后减少的利息支出,一方面会使提前还贷的规模减小;另一方面,能有助于缓解居民家庭在现金流方面的压力,还能有助于释放居民的消费潜力,进而对行业需求起到支撑作用。

从中长期角度而言,一揽子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集中颁布,这对稳定房地产市场预期是有帮助的,进而有利于建材行业业绩的改善。从去年 9 月 24 日开始,各级各部门陆续宣布了降低按揭贷款利率、降低二套房首付比例、扩大契税等交易税费优惠范围以及鼓励存量房收储等一系列举措。年初到现在的 19 座城市,新房加上二手房的成交面积与去年同期相比已经转正。如果把目光聚焦在春节之后,成交面积同比增长的情况更为显著。在其中,二手房在春节之后的成交面积达到了过去 4 年同期的最佳水平。系列利好政策发布,有望稳定房地产向好的预期;中央资金支持比例提升,有助于缓解地方国企资金压力,还能降低商业银行对收储项目放贷的风险,各地保障房收储节奏可能会加快。在政策面的呵护下,建材行业作为地产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有望迎来业绩端的改善和估值侧的抬升。

基本面的数据存在相对滞后的情况。前期房地产市场表现疲软,这对建材行业产生了影响,使得 24Q3 该行业的收入和利润面临一定压力。从具体的子行业角度来看,玻璃行业与地产的关联度较高。由于竣工需求下降,24Q3 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的利润出现了明显下滑,部分企业的净利率转为负值。水泥行业在企业积极推涨价格以及煤价下行的影响下,三季度的利润同比和环比都有了一定的改善。然而,整体的收入依然受到需求低迷的影响而处于低迷状态。在消费建材领域中,瓷砖、防水等品类,因为地产新开工需求的下行,其收入和利润的降幅都比较大。9 月底开始,利好政策不断出现。随着后续地产供需两端政策的逐步落实,以及在中央化债政策的刺激下,基建投资不断增加。建材行业的需求有希望稳定下来并开始回升,这为行业的业绩修复带来了积极的信号。

从估值方面来看,建材 ETF 所跟踪的建筑材料(931009)指数的 PB 处于近十年约 4%分位点之下,这使得估值的性价比得以凸显。可以对建材 ETF(159745)予以关注。

然而,基金定期定额投资无法规避基金投资本身所带有的风险,不能确保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能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股票 ETF、LOF 以及分级基金,都属于证券投资基金品种,且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较高。这类基金的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要比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高。基金资产若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就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方面存在差异而带来的特有风险,特此提请投资者留意。板块或基金的短期涨跌幅列示只是作为文章分析观点的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能对基金业绩进行保证。文中提到的个股短期业绩仅供参考,既不构成股票推荐,也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和保证。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如果要购买相关基金产品,那么您需要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的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且依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来购买与风险等级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同时要知道,基金存在风险,投资必须谨慎。

0 留言

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