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银行的业务范畴内,经常会提及“沉睡账户”这一概念。何为“沉睡账户”呢?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介绍,“沉睡账户”包含以下几种情况:一是 5 年及以上未有存现、取现、转账、消费等主动交易行为,同时账户中还有余额的活期储蓄账户;二是 5 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为结算账户;三是到期后不自动转存,从到期之日起 5 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的定期存款账户。
2023 年起,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展开了银行“沉睡账户”的提醒提示专项工作。各家银行增强了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与消费者取得联系,协助他们知晓自身银行账户的开立状况,及时对冗余账户进行查看、使用或者注销,从而唤醒沉睡的“钱袋子”。
不少消费者办理了多张银行卡,然而其中有些银行卡并未被经常使用,像这样的银行卡账户就有可能成为“沉睡账户”。董希淼表示,“沉睡账户”的收益比较低,这会致使消费者的资金长期处于闲置状态,同时也有可能让消费者遭遇电信诈骗的风险。唤醒“沉睡账户”后,消费者能够充分地归集那些散落在账户中的资金,并且妥善地使用它们,这样就能提升资产收益率,更好地保障个人财产的安全以及合法权益。对于银行来说,清理“沉睡账户”有助于优化资源的配置,同时也能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消费者怎样了解自身的“沉睡账户”状况呢?据相关介绍,银行会借助营业网点、官方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等多种渠道来发布相应的公告和提示。同时,银行还会通过电话外呼、手机短信以及微信或手机银行推送消息等方式,对“沉睡账户”的持有人进行提醒。消费者可以关注各银行的官网,关注各银行公众号推送的相关信息。消费者可以前往银行网点进行查询。消费者还可以通过“云闪付”手机应用的“一键查卡”功能来查询银行卡账户。消费者也可以通过网银等方式查询银行卡账户,从而了解自己的账户状况。
一些银行为了提升消费者唤醒“沉睡账户”的获得感,对相关政策进行了修订完善,其中包括对借记卡或存折丢失的客户减免挂失手续费。据江西金融监管局的一位负责人介绍,消费者需要注意的是,部分“沉睡账户”如果没有特殊的减免规定,可能会收取借记卡年费或者小额账户管理费等费用。消费者可以咨询银行机构,了解是否有减免政策,然后根据自己的意愿来决定是继续保留账户还是办理销户手续。
专家提醒消费者,存在不法分子会假冒银行工作人员。这些不法分子打着清理“沉睡账户”的幌子,目的是骗取个人账户信息。对此,消费者要注意进行辨别,并且通过正规渠道去办理相关业务。
天津金融监管局的相关负责人提醒消费者,要对陌生的短信、电话以及网络链接保持警惕。提醒提示这个环节的目的是进行通知和触达,在除了必要的身份核实之外,通知人不会向被通知人索取过多的个人信息。如果在沟通过程中,消费者碰到通知人过度探寻非必需信息的情形,像被要求给出账号密码、验证码这类信息或者进行转账操作,就应当保持警觉,防范电信诈骗的风险,小心地点击或下载来源不明的链接、软件。这位负责人讲道。
消费者需提升防范意识,切不可将本人名下的银行账户出租、出借或出售,以免被不法分子用以实施洗钱、电信网络诈骗以及跨境网络赌博等违法活动。董希淼表示,倘若遇到疑似违法犯罪的行为,应当在第一时间向公安机关进行报案,同时联系开户银行对相关账户采取管控措施。
0 留言